中国古建筑彩绘的历史与艺术特色
人类在建筑上进行彩绘创作的历史由来已久,国外充满宗教色彩的壁画穹顶和教堂窗户上奢华绚丽的彩绘,而中国古建彩绘更具特色,历史更加悠久且形式和名目繁多。因为中国古建多以木质为主,最初的彩绘只是进行木结构防潮、防腐、防蛀,后来其独特的装饰性才得以重视和发展,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。现代人对中国古建主要分列三类:旋子彩画、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。
一、旋子彩绘
旋子彩绘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后的图案。旋花,多年生蔓草,茎细长,缠络他物之上,叶互生、戟形、有长柄,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,色淡红,又名鼓子草。旋子彩画早在元代就初步形成,但尚为简单不成熟,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,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。明代迁都北京以后,开始大兴宫殿及寺庙建筑。从此彩画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逐步扩大、图案题材多变,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。旋子彩绘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,有明显、系统的等级划分,既可以做得很素雅,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。旋子彩画的主要特点是: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,叫做“旋子”(或称旋花),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“一路瓣”、“二路瓣”、“三 路瓣”、“旋眼”(或称旋花心)。旋子以“一整两破”为基础,以找头的长短作为增加或减少旋花瓣的处理依据。旋子彩绘是用或圆润饱满、或流畅柔韧的各色线条旋转盘结而成,带给我们的却是满眼的瑰丽奇巧,眩目迷幻。旋子彩绘比和玺、苏式彩绘的形成时间都早,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,使用范围最广的彩绘种类。
二、苏式彩绘
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,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。最近修饰复古的琉璃厂街道的铺面,多用这种彩绘。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,"包袱"内还有人物、 故事、山水等。颐和园中的长廊,可以说是苏式彩绘的展览画廊。 典型的苏式彩绘是将檩枋联在一起,画成半圆形的"包袱",内层"烟云",外层"托子"。金 琢墨苏画:这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,用金量大,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。金线苏画: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,主要线条用贴金法。 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。这 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,花型、图案等也较简单。
三、和玺彩绘
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,用于宫殿、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。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""线条分开。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。金线一侧衬白粉或加晕。用青、绿、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,看起来非常华贵。
和玺彩画”使用有较多的讲究,凡画这种彩画者,在明间是上蓝下绿,明间两旁的次间、稍间则上下互换分配,次间上绿下蓝,稍间又上蓝下绿。
而额垫板都用红色,平板枋用蓝色,梁上要画“跑龙”,如果用绿色时则画“工王云”。“和玺彩画”的箍头、藻头都用线将它分成整齐的格子,把各种形式的龙都画在格子内,通常在箍头盒子内画“坐龙”,藻头画“升龙”或者或“降龙”,枋心之内画“行龙”,间或画龙凤,整个彩画的分布从枋心开始,向两端做对称式。其等级自上到下分为“金龙和玺”“龙凤和玺”
“龙草和玺”。
看了这些古人鬼斧神工般的技艺不免让人心中震撼,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墙绘创作了吧,而现在墙绘创作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和创造性,壹绘以后会传承古人的精湛技艺,创作出更多让人惊喜的墙绘作品。